無錫養老院、無錫敬老院、無錫康復院-無錫太湖今夕延年護理院2020年5月8日訊 疫情形勢逐漸趨穩,五一小長假期間人們已走上街頭,居家老年人也開始出門透氣遛彎。不過,此前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還沒有對外開放。北青報記者聯系多家養老機構獲悉,何時開放目前沒有時間表,還需等待民政部門進一步的通知安排。
業內專家表示,當前,養老機構最突出的矛盾已經轉變為持續運營的壓力,一些經營和管理基礎比較好的機構在有條件放開封閉的情況下,完全能夠保證養老機構的安全。
部分養老機構具備放開封閉條件
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北京老齡居養老產業促進中心的專家發揮學科優勢,圍繞社會治理、疫情防控、公共服務和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心理支持等問題,充分利用黨派建言、人大代表建議、政協委員提案等方式,積極開展線上醫療咨詢、需求調研等工作,先后撰寫多項報告和建議,為疫情應急決策提供參考,得到了相關主管部門積極回應,多項建言被采納。
從1月25日左右,養老機構開始實行封閉式管理。由于養老院人口密度大,老人又是易感人群,封閉管理無疑是及時而且正確的決策。北京市人大代表、老齡居首席專家黃石松日前表示,封閉已經歷時兩個多月,根據參與一線社區疫情防治的民建會員反映,以及對多家養老機構的在線調查,呼吁應盡快研究出臺分類指導政策,循序漸進、有條件解除對養老機構的封閉。
疫情初期,許多養老機構并沒有做好人力、物資和財務方面的準備,疫情期間這些資源無法及時調配,確實存在安全風險。但經過近兩個月的磨合和“壓力測試”,當前,養老機構最突出的矛盾已經轉變為持續運營的壓力,一些經營和管理基礎比較好的機構在有條件放開封閉的情況下,完全能夠保證養老機構的安全。
員工壓力大 老人健康受影響
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反映,“睜開眼都在賠錢,返院的回不來,入院的辦不了”。“員工都已經疲憊不堪了,辭職現象屢次發生,服務質量明顯下降。”據了解,封閉在養老院的員工,面臨較大的壓力,目前大城市養老機構的護理員大部分是“4050人員”,他(她)們上有老,下有小,情緒可想而知。
對于養老機構內的老人來說,生活的不便之處也顯現出來。首先,對于沒有隔離條件的養老機構,由于老人出去看病后,在解除封閉前不能再回到養老院,造成有慢性病的老人不愿及時到醫院就醫,導致病情延誤。
其次,由于家人不能探望,老人精神會萎靡不振,還會影響身心健康。隨著疫情的緩解,一些春節前離院、希望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已經時常外出活動。專家認為,如果單獨把養老院的老人限制太死,也會對后續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。
專家建議養老機構分級、分類、逐步放開
黃石松介紹,調研中,基層民政部門和街鄉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行政人員反映,人手缺、壓力大、工作量多,希望給養老機構適度下放權力和責任。
基于此,再考慮目前我國疫情的控制情況和一些省份的實踐經驗,黃石松認為,只要采取好必要的防護措施,應該考慮解除對養老機構的封閉式管理,具體可以采取分級、分類、逐步放開的辦法,循序漸進。
首先,由養老機構提出申請,由屬地民政部門會同街道辦事處,對其進行評估,簽訂有條件放開的責任書,明確放開后的責任,以及一旦發生變化后的應急處置預案,給有條件放開又希望能夠放開,又能確保安全的養老機構松綁,放權同時壓實責任。
同時,對于三星級以上、院內具備隔離條件的機構、醫養結合機構,可以在養老機構提出申請,經相關部門評估后,對家屬探訪,春節前離院現無癥狀老人回院,在崗工作人員臨時回家(家庭成員確保安全)等情況下,分類施策,靈活管理,給養老機構一定的自主權。文/本報記者 陳斯
(責任編輯:0)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或者原創,如有冒犯貴網站版權的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!